close
民事,精神病人,能力,人民法院,民法

提問: 請問精神病的監護人如何設立? 問題補充: 請問精神病的監護人是如何產生的 医师解答: 「案情」某市醫院女醫師甲因家庭出身問題,“文革”中受打擊,精神長期壓抑,經常言詞過激,話語不同常人,與門診部同事常發生爭吵。因此,門診部報告院領導,要求對甲作出處理。院黨委會研究決定:甲為精神病人,宣布其為無行為能力人,停職發給生活費,并指定其丈夫乙作為其監護人,在家照顧甲生活,不用再上班,并在院內宣傳欄內公開張榜公布。為此,甲的家人向法院起訴,訴醫院侵犯李某名譽權,要求醫院立即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2萬元。  問:該醫院的宣布甲為精神病人是否合法?  「答案與解析」  監護是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設立保護人的一項法律制度。監護的設立,依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有兩種方式:一是法定監護。我國《民法通則》第17條第1款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親屬;(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二是指定監護。《民法通則》第17條第2款規定:”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可知,我國立法上,對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指定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由有關組織指定;二是由法院指定。其中前一種是后一種的必經程序,即對于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必須由有關組織作出指定,再不服的可申請人民法院作出撤銷指定的判決,并另行指定監護人;如果未經有關組織指定的,不可以直接請求人民法院作出指定。  本案是設立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對精神病人設立監護人首先須確認當事人為精神病人。但精神病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按照《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宣告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法院的職權,其他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具有這一職權,而且法院的這一職權不能主動行使,必須有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某一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法院受理后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審理中法院應當首先確認被申請人為精神病人。  依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7條規定,“當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司法精神病學鑒定或者參照醫院的診斷、鑒定確認。在不具備診斷、鑒定條件情況下,也可以參照群眾公認的當事人的精神狀態認定,但應以利害關系人沒有異議為限。”對于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應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則應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其近親屬得依《民法通則》第17條規定的順序確定監護人。若近親屬就監護人的確定發生爭議,則應由有關單位或組織指定。  在本案例中,甲所在單位自己就確認李某為精神病人,宣布其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直接指定其丈夫為監護人。這一行為既侵奪了法院的職權,也侵害了利害關系人的權利,是不合法的。參考文獻:本 資 料 來 源 于 貴 州 學 習 網 考研一方法律碩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lafia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